挽徐学宾

相逢离乱后,吾道竟悠哉。
愧乏陈蕃礼,怜多徐孺才。
看山频曳杖,对月几衔杯。
今日平舒路,怀君倍觉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徐学宾》是陈镒所作的元代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在战乱后的重逢,表达了对过去共同经历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渴望。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镒,元朝时期的诗人,其生平与《挽徐学宾》的创作背景不详。然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可能与其个人经历或生活哲学有关。
  2. 诗歌原文:首句“相逢离乱后”描绘了两人在社会动荡后的意外相遇,暗示了他们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接下来两句“吾道竟悠哉”与“愧乏陈蕃礼,怜多徐孺才”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才高而命途坎坷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对于理想追求的无奈。
  3. 诗歌赏析:在这首诗中,陈镒通过对朋友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期望和对友情的珍视。他提到看山时频频拄着拐杖,对月饮酒时频频举杯,这些都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向往。同时,诗中的“今日平舒路,怀君倍觉哀”,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友人离去时的悲痛与不舍。
  4.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宣泄。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友情和对过去的追忆。《挽徐学宾》以其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战乱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逝去友人的缅怀。

《挽徐学宾》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窥见元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