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帅胡公往遂昌平寇

大将雄姿虎豹威,济时又起着戎衣。
牙旗有象分行伍,铁骑无声听指挥。
黄石一编参武略,孔明八阵合神机。
此行尽把妖氛扫,笳鼓风清奏凯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元帅胡公往遂昌平寇》是一首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包括作者信息、诗歌原文和翻译赏析,以及写作背景:

  1. 作者介绍:陈镒,字伯铢,元代处州丽水人,官至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自号菉猗。工诗,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入诗,风格清新脱俗。《送元帅胡公往遂昌平寇》是他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战争题材的独特见解。

  2. 诗歌原文
    大将雄姿虎豹威,济时又起着戎衣。
    牙旗有象分行伍,铁骑无声听指挥。
    黄石一编参武略,孔明八阵合神机。
    此行尽把妖氛扫,笳鼓风清奏凯归。

  3. 诗歌翻译
    大将雄姿如虎豹般威武,拯救时局又起兵征战。
    军旗飘扬似猛狮,士兵整齐如行伍,铁骑无声听指令。
    借鉴黄石公之智慧,运用孔明八阵图之妙计。
    这次出征必将扫清邪恶势力,凯旋之时笳鼓齐鸣,风清气爽。

  4.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将士们英勇无畏、士气高昂的画面。诗中“大将雄姿虎豹威”一句,突出了将领的勇猛和威武。接下来的“铁骑无声听指挥”,则展示了军队纪律严明、行动有序的特点。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将领及其军队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5.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将领及其军队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记录。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陈镒的《送元帅胡公往遂昌平寇》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