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岁旦次韵

山城兵火经过后,旧业能留有几人。
万事从来皆定数,一杯且喜及新春。
谩怜儿女称吾寿,深荷天公眷此身。
坐对青山无愧色,红尘幸不污渔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子岁旦次韵》是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在兵荒马乱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新年的喜悦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陈镒生平:陈镒,字伯铢,元朝处州丽水人。他曾经担任过松阳教授,后来在午溪筑室,自号菉猗,因此以午溪为集名。他的工诗之名,可见于后世对他的评价。
  • 诗作风格:陈镒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见长,其作品常常能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1. 诗歌原文
  • 山城兵火经过后,旧业能留有几人。
  • 万事从来皆定数,一杯且喜及新春。
  • 谩怜儿女称吾寿,深荷天公眷此身。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面对战乱之后所感受到的情感复杂性。从“旧业能留有几人”可以看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冲击与破坏;而从“一杯且喜及新春”则透露出作者在新的一年里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 哲理思考:诗中“万事从来皆定数”反映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无论个人如何努力,最终的命运仍然掌握在更高的力量手中。这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接受,也是对未来保持希望的一种哲学思考。
  • 艺术特色: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特别是结尾两句,“谩怜儿女称吾寿,深荷天公眷此身”,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宽广胸襟。
  1. 创作背景
  • 元代社会环境: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 诗人的生活经历:陈镒的生活经历可能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变迁。他的这种体验可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艺术手法
  • 象征与隐喻:在这首诗中,作者可能使用了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例如,“山城兵火”可能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而“新旧”则象征着时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循环。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运用,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意象世界。
  • 对比与平衡:在诗中,通过对比战乱前后的生活状态,诗人展现了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苦难的记忆之间的平衡。这种对比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情感上的,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1. 读者反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认为是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 文化影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它通过诗的形式传递了那个时代的声音,成为了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庚子岁旦次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独特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