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友人雨后过绿猗亭

山径无人扫白云,苔痕草色雨馀春。
款门看竹客无事,汲井烹茶主不贫。
亭外幽花闲自落,林间啼鸟偶相亲。
知君未拟归城市,曳杖时还访野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友人雨后过绿猗亭》是元代诗人陈镒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还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生平简介:陈镒,字有戒,江苏吴县人,永乐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曾任湖广、山东、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时期镇守陕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了当地的饥荒问题。
  • 文学成就:陈镒在官场上虽有政绩,但并未沉溺其中,而是多次辞官,退居乡野,过着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
  1. 诗歌原文
    山径无人扫白云,苔痕草色雨馀春。款门看竹客无事,汲井烹茶主不贫。亭外幽花闲自落,林间啼鸟偶相亲。知君未拟归城市,曳杖时还访野人。

  2. 主题解析

  • 诗中通过对山径、苔痕、草色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山水画面,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 通过“客”与“主”的对比,展示了陈镒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他不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和权力,只愿过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
  • “知君未拟归城市,曳杖时还访野人”一句,表达了陈镒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态度。他愿意在乡野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

《次韵友人雨后过绿猗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更是诗人心灵寄托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