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道元上人远回

青青锡杖雪侵头,历遍名山始倦游。
明月归来岩下寺,清风吟倚峡西楼。
羡师得道如文畅,老我栖身似许由。
试和诗篇扣禅意,世间谁解悟浮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道元上人远回》是陈镒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陈镒,元代著名诗人,他在陕西多次镇守期间,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和欢迎。每当他返回朝廷时,都会引起数以百里计的民众前来送别,甚至会有群众拦道拥车而泣。
  1. 诗歌原文
    青青锡杖雪侵头,历遍名山始倦游。明月归来岩下寺,清风唫倚峡西楼。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锡杖”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其中,“青青锡杖雪侵头”形容了锡杖被雪覆盖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感觉;“历遍名山始倦游”则反映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游览经历及其带来的疲惫感。
  • 在这首诗中,“明月归来岩下寺”与“清风唫倚峡西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而后者则透露出了一丝寂寞与遥远。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1. 诗歌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陈镒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种记录。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1. 文化影响
  • 《次韵道元上人远回》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至今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首诗的流传使得后人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次韵道元上人远回》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历史的见证。它展示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朋友们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元代文化的一扇窗口,值得反复品读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