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次韵

屡遭离乱奈愁何,对月今宵感慨歌。
万里烟尘连紫塞,九天风露下银河。
无人折桂当秋赏,有女乘鸾或夜过。
岁岁青光只如旧,却怜白发满头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对月次韵》是宋代诗人于石的作品,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于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 于石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 作品原文及翻译:《中秋对月次韵》全诗如下:
    冰壶碾破一轮秋,极吸长鲸笔挽牛。
    大地山河明色界,九天宫阙耀琼楼。
    香浮蟾桂今犹古,曲按霓裳乐易愁。
    四海青光无不照,何须天柱一峰游。
  • 第一句描述了秋天景象,用“冰壶”比喻月亮,象征清冷而纯净的美。
  • 第二句中“长鲸”与诗人笔下的“牛”相对,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 “大地山河明色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 “九天宫阙耀琼楼”则描绘了天空中的宫殿如同闪耀的瑶台,充满了神秘与美丽。
  • 第三、四句通过“香浮蟾桂”和“曲按霓裳”展现了中秋赏月时的雅致氛围。
  • “四海青光无不照”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月光的普照和清凉。
  •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即使身在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和温暖。
  1. 作品赏析
  • 《中秋对月次韵》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后人的赞誉。
  • 诗中不仅描绘了中秋节日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1. 创作背景
  •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如战乱频繁等社会动荡时期。
  •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诗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名句,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中秋对月次韵》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感动了读者,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