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郑训导二首

幽人晓踏渡头沙,远趁闲云访我家。
投老山中聊煮石,寻仙海上未乘槎。
尊倾绿酒酬彭泽,盘饤黄柑擘永嘉。
日短天寒年已暮,且看飞雪散琼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郑训导二首》,由元代诗人陈镒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幽人晓踏渡头沙,远趁闲云访我家。
    投老山中聊煮石,寻仙海上未乘槎。
    尊倾绿酒酬彭泽,盘饤黄柑擘永嘉。
    日短天寒年已暮,且看飞雪散琼花。
  2. 诗歌鉴赏
  • 意象选择:在这首诗中,“渡头沙”与“闲云”等自然景观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
  • 情感表达:通过“投老山中聊煮石,寻仙海上未乘槎”,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隐逸生活的决心,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竹林深处老夫家”、“溪鸟窥鱼立钓槎”,这些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居图景,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化背景
  • 作者生平:陈镒(约公元1296年前后在世),字子升,号竹轩,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元代诗人,与赵孟頫等人齐名。他的诗歌多写于隐居生活中,体现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墨客纷纷寻找精神寄托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陈镒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陈镒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风格: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感,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 现代意义
  • 精神家园: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惑,陈镒的诗歌提醒我们要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 文化传承: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之一,陈镒的诗歌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1. 阅读体验
  • 在阅读《次韵郑训导二首》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如“投老山中聊煮石”,“寻仙海上未乘槎”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想象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韵郑训导二首》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