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孙伯起游留此岩再用前韵

偶来听瀑此岩中,藜杕相随只两翁。
凉气着衣梧叶雨,秋香薰路桂花风。
洞幽僧礼白毫相,潭净鱼游赤鲩公。
坐久石坛林影乱,斜阳归踏小桥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孙伯起游留此岩再用前韵》是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山岩间的游历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同孙伯起游留此岩再用前韵》的作者陈镒,是元朝的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歌原文及翻译:首句“偶来听瀑此岩中”点明了与友人孙伯起偶然来到这岩石间,只为倾听潺潺流水声。接下来,诗句描述了凉气着衣梧叶雨、秋香薰路桂花风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一幅秋天山岩游历的画面。
  3. 作品赏析:陈镒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含意境。他通过对山水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之美。同时,通过对比“藜杕相随只两翁”,陈镒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4.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来源于陈镒与孙伯起的一段共同经历。他们在秋天一同来到这片山岩进行游览,并在此地吟咏作诗,以此来寄托他们的情感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5. 艺术特色:整首七律结构严谨,语言精炼,通过对景抒情的方式,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艺术氛围。其中,“凉气着衣梧叶雨,秋香薰路桂花风”两句更是被后世广泛传诵,成为描写秋天景色的经典诗句。
  6. 历史影响:陈镒的这首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意境也成为了后来文人墨客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同孙伯起游留此岩再用前韵》在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同孙伯起游留此岩再用前韵》不仅是一篇描写秋日山岩美景的诗作,更是一种情感与哲理的传达。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