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听瀑此岩中,藜杕相随只两翁。
凉气着衣梧叶雨,秋香薰路桂花风。
洞幽僧礼白毫相,潭净鱼游赤鲩公。
坐久石坛林影乱,斜阳归踏小桥东。

【注释】

同孙伯起游留此岩再用前韵:和孙伯起一起游览留在这里。

偶来:偶然来到。

藜(lí)杖:用藜草编成的拐杖,借指隐士。

两翁:两位老人。

凉气着衣梧叶雨,秋香薰路桂花风:凉爽的风带着树叶的清香,仿佛是雨点落在树上,又像秋天的桂花香味飘散在路上。

洞幽僧礼白毫相,潭净鱼游赤鲩公:山洞幽深,僧侣以虔诚的态度迎接我,潭水清澈,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白毫”指的是佛教的和尚,这里指寺庙里的僧人;”赤鲩公”指的是鱼,这里借指游动的鱼。

坐久石坛林影乱,斜阳归踏小桥东:坐下来久了,周围的树林影子都变得杂乱无章;夕阳西下,我踏着小桥回到了家。

【赏析】

《同孙伯起游留此岩再用前韵》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同游留此岩时。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逼真,意境优美动人,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首联“偶来听瀑此岩中,藜杖相随只两翁”,诗人在听到瀑声后,来到这山岩中。他与孙伯起一起游览,两人都是隐士,只有两个老头相伴。这是对景物的描绘,同时暗含了诗人自己的处境。

颔联“凉气着衣梧叶雨,秋香薰路桂花风”。这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写。这里的“凉气”指的是瀑布的水气,“梧叶雨”是雨打梧桐叶子的声音,“秋香”是指桂花的香味,“薰路”则是说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所见所感形象地展现出来。

颈联“洞幽僧礼白毫相,潭静鱼游赤鲩公”。这里写的是洞中的景色。这里的“白毫”指的是白鹤和尚,“赤鲩公”指的是一条红色的鲤鱼。这两句诗通过写和尚和鱼,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理解和感受。

尾联“坐久石坛林影乱,斜阳归踏小桥东”,这是诗人对一天游玩的感受进行总结。诗人坐在石坛上,看着周围的树林影子都变得杂乱无章。夕阳西下,他踏着小桥回到了家。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了,形象生动逼真,意境优美动人。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