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足力蹇,计行无常程。
礨礨石齿乱,十步九折萦。
崖泉变为雨,白日成晦冥。
孤猿啸云裂,幽鸟呼风生。
出峡渐夷旷,清溪忽然横。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态度、观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表述,最后分析判断正误。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分析。
“山长足力蹇,计行无常程”的意思是:连绵的群山,道路崎岖难行,我行走艰难,行程无定。“长足”、“蹇”是形容山路高峻、艰险;“计行”、“无常程”表明旅途的艰难。这两句是写景,交代自己行程艰难的原因。
“礨礨石齿乱,十步九折萦。”意思是:岩石重叠错落有致,走起来曲折迂回。“礨礨”是形容岩石错落的样子;“乱”形容错落有致的样子:“十步九折”说明山路崎岖不平。这两句话是写景,描写山路之险。
“崖泉变为雨,白日成晦冥。”意思是:悬崖上的泉水变成了雨水,白昼变成了昏暗。“崖泉”指山间的泉水;“变”“成”是动词;“为水”“白日成晦冥”写景状物,写出了山间景色的特点。
“孤猿啸云裂,幽鸟呼风生。”意思是:孤寂的猿猴发出哀鸣,在云缝里呼啸;幽深的鸟儿在风中呼唤同伴,声音回荡在山谷。“孤猿”“啸云裂”,突出猿声悲凉凄凉的特点;“幽鸟”“呼风生”突出鸟叫声的凄切。“孤猿”“幽鸟”是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这两句写景抒情,表现了猿鸟的孤独与哀伤。
“出峡渐夷旷,清溪忽横陈。”意思是:走出山峡渐渐地平坦开阔,清流突然地横亘眼前。“出峡”点明诗人离开峡谷;“渐夷”“忽横”写山峡的变迁,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这两句是写景,描写出峡后看到的景物。
【答案】
过洪崖峡(其一)
山长足力蹇,计行无常程(其一)。
礨礨石齿乱,十步九折萦(其一)。
崖泉变为雨,白日成晦冥(其一)。
孤猿啸云裂,幽鸟呼风生(其一)。
出峡渐夷旷,清溪忽横陈(其一)。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先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势险峻、路途艰难。颔联则侧重于听觉的角度,通过写山岩叠嶂的形态和声响来表现环境的恶劣。颈联写猿鸟的哀鸣和风声,进一步渲染山中寂静而阴冷的气氛。尾联则由静而动,写出了峡外景色的开阔,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全诗结构紧凑,情景交融,用词准确,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