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引春风下帝庭,恩教迁镇大名城。
天寒日短催行色,雾重霜浓接去程。
鹏翼垂天今日志,马头洒泪故乡情。
深承父老殷勤送,何日儿童竹马迎。
赴大名路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赴大名路任》是元朝张弘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接到皇帝诏令,离开帝庭前往大名城任职的情景。下面将从多个维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作者背景:张弘范是一位元朝的文人。他于2021年1月31日被加赠为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等职衔。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他被加赠“保大功臣”,并被封为淮阳王。他的文学成就在于诗歌创作,如这首诗《赴大名路任》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原文:《赴大名路任·诏引春风下帝庭》,诗全文如下:诏引春风下帝庭,恩教迁镇大名城。天寒日短催行色,雾重霜浓接去程。鹏翼垂天今日志,马头西顾惜前程。
主题内容: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接到皇帝诏令后,准备离京赴任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的凄凉与期待之情。例如,“天寒日短催行色”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旅途的艰难;“鹏翼垂天今日志”则展现了诗人雄心壮志,决心在新岗位上施展抱负。
写作手法: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鹏翼垂天”象征着诗人的雄心壮志,而“马头西顾”则寓意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道路的不舍。这些细节的描写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历史影响:此诗不仅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背景。《赴大名路任》作为张弘范的代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研究元代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赴大名路任》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折射出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