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梨花

雪香吹尽树头春,谁遣西风为返魂。
月影已非前日梦,雨容独带旧时痕。
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莫讶殷韩太多事,仙家元不计寒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梨花》是元代诗人张养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秋日梨花的独特景象与深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力和自然美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诗人生平简介:诗人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出生于元朝济南。他幼时便有行义之誉,读书勤奋。曾以荐举为东平学正,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被迫改名逃亡,后被召回重用。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风波,但始终秉持正直和清廉的品质。在仁宗延祐时期,他官至礼部尚书,文宗天历二年因病去世,享年不详。除了文学创作外,张养浩还擅长散曲,并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三事忠告》、《归田类稿》等作品传世。

  2. 诗歌主题解析:诗中的“雪香吹尽树头春”运用“雪香”这一意象,暗示了梨花洁白如雪且香气袭人的特点,同时也象征着春天气息的消逝。这里的“吹尽”二字透露出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使得秋天的气氛愈发浓厚。“谁遣西风为返魂”则表达了诗人对西风能够唤醒生命、让万物复苏的神奇力量的赞叹与敬畏。

  3. 象征意义分析: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梨花的洁白与秋色的千林老态进行对照,展现了秋天的肃穆与梨花的坚韧不拔。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迁和生命轮回的认识。

  4. 情感表达探讨:诗中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细腻,诗人通过对秋日梨花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尽管经历了政治风波,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能发现新的希望和美丽,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秋日梨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远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梨花这一意象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