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和李御史春寒

日长亭馆。尚问寒深浅。底事今年花信晚。柳外东风未软。
韶光已近春分。小桃犹掯霜痕。天意因怜病起,故教迟吐清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和李御史春寒》是元代诗人张野创作的一首散曲。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探讨:

  1. 作者简介
  • 张野的生平:张野,字天锡,号东山逸士,元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与当时的文人雅士有着深厚的交往。
  • 作品风格:张野擅长以散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作品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清平乐·和李御史春寒》,“日长亭馆。尚问寒深浅。底事今年花信晚。柳外东风未软。韶光已近春分。小桃犹掯霜痕。天意因怜病起,故教迟吐清芬。”
  • 诗句解析:这首诗歌描写了春天时节的景色和天气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和桃花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1. 主题思想
  • 春天的美景: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的“天意”、“东风”等元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
  • 健康与希望:通过描写小桃树抵御寒冷而仍能吐露芬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 艺术手法
  • 比喻与拟人:诗歌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小桃犹掯霜痕”,将桃花比作坚韧不拔的人,赋予了花朵以生动的形象。
  • 节奏与韵律:诗歌采用古典诗词的韵律形式,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 意象与象征:诗中的景物如“东风未软”、“小桃犹掯霜痕”等,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力的顽强。
  1. 文化背景
  • 元代社会背景:元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变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往往更加注重内心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
  • 文人生活:张野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展示了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1. 创作背景
  • 与李御史的关系:张野可能与李御史有较深的交往,因此得以在作品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 创作动机:张野可能在创作这首散曲时,受到了某种情境或心境的触动,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文学价值
  • 语言艺术:张野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能够很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 思想深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 历史价值: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它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清平乐·和李御史春寒》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散文诗,更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元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