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滟潮初上,移舟出浦中。
岸分清浊水,帆掉合离风。
伧楚方言杂,徐扬地利通。
何殊入乔口,怀古思无穷。
泊淮口
介绍
《泊淮口》是元朝张翥的五言作品。《泊淮口》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河岸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以下是对《泊淮口》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泊淮口》的作者是元朝著名的诗人张翥,字仲举,号蜕庵先生,生于晋宁(今属云南),曾任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参与过宋、辽、金三史的修撰工作。除了诗歌,张翥还是一位词人,创作有《蜕岩词》。
诗歌原文:《泊淮口》,诗云:“冉冉潮初上,移舟出浦东。岸分清浊外,帆棹合离中。伧楚方言杂,徐扬地利通。何殊入乔口,怀古思无穷。”这是一首描写江边景色和感受的五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淮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沧桑。
诗歌主题:张翥的这首诗通过对淮河岸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国家兴亡的关注。诗中的“何殊入乔口”一句,暗含着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作为元代的文人墨客,张翥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也折射出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特色。他的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也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艺术风格与手法:张翥在《泊淮口》中运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含义深远。诗中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使得诗歌读起来既整齐划一又富有节奏感。此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也被巧妙地运用于其中,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文学价值: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张翥的《泊淮口》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其文学价值也被后世所推崇。它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泊淮口》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张翥高超的诗歌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元代社会和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