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刘真君庙

古庙西原上,虚廊半欲摧。
水龙鳞剥雨,画鬼面生苔。
叟乞烧钱火,巫抄构殿材。
英雄有神护,遁迹此中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刘真君庙》是元代诗人张翥于至正元年所作,诗中描绘了刘真君庙的沧桑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张翥,字仲举,号蜕庵,元代著名诗人。他曾在江南家居学习,后成为李存、仇远的学友,并以诗文著称。在顺帝至正初年,他被召为国子助教,之后退居乡间。他修习辽金元三史,并在成书后担任翰林编修,最终升任礼仪院判官。他的仕途经历包括河南平章政事,最终以翰林承旨的身份退休。
  2. 内容:《游刘真君庙》这首诗通过对刘真君庙的描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诗中描述了庙宇西原上的景象,如虚廊半欲摧,水龙鳞剥雨等,这些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了庙宇破败的现状。同时,诗中还描绘了庙中发生的一些与神灵有关的事件,如叟乞烧钱火,巫抄构殿材等,展现了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3. 背景:刘守真君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神仙,其事迹被广泛传颂。《游刘真君庙》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对于神仙传说的重视以及民间对于宗教活动的积极参与有关。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刘真君庙的描写,更是对那个时代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的反映。
  4. 艺术特色:张翥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善于通过具体的细节来传达情感和意境。《游刘真君庙》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元代文化的特色和社会风貌。
  5. 影响:虽然《游刘真君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它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诗歌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当时人们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张翥的《游刘真君庙》不仅是一首描绘庙宇现状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元代社会风貌的文化画卷。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