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寒逾急,星回岁欲周。
缺牙便食粥,瘦骨怯重裘。
节物殊牢落,前图益谬悠。
蜕窝真类蛰,长日火炉头。
岁晚苦寒偶成四章录似北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晚苦寒偶成四章录似北山》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诗。此诗作于天宝五年(746年),时作者在长安,寓居华州司仓参军任上。这首诗是李颀晚年隐居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之一,共四首。其中第一、二两首写冬景,第三首为五言古诗,第四首七言绝句。
李颀,字青莲,唐朝开元(713年-741年)时人,祖籍舒州(今安徽宿州),后迁居汝州(今河南平顶山)。李颀早年好学,志趣高雅,尤擅长五言古诗,多咏山水田园之景,与王绩齐名,世称“王李”。其诗以描写隐逸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善于借助想象进行奇特新颖的艺术构思,风格雄浑豪放,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岁晚苦寒偶成四章录似北山》的原文如下: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自亲。
萧条紫苔色,落寞黄芦春。
野旷群鸟没,天高数雁频。
心知不归处,何事有斯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以及诗人内心孤独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生活的深切体会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