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废寺

一径入荒寂,松风长夏寒。
夜叉栖败屋,魔女去空坛。
古佛金全剥,遗碑字半刓。
时逢好事者,来剔藓文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城东废寺”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诗,表达了对废弃寺宇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背景进行详细解析:

  1. 作品原文:一径入荒寂,松风长夏寒。夜叉栖败屋,魔女去空坛。古佛金全剥,遗碑字半刓。时逢好事者,来剔藓文看。
  • 此诗通过描写荒废寺庙中的景致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种荒凉、神秘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1. 创作背景:白马寺位于城东八十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据《幽明录》记载,安世高曾在此学道,但后来庙神显现并要求他忏悔以显其真身。然而,在七日之后,安世高便死去。这座寺庙因此被后人称为“鬼庙”,并在元代时期因战乱而被废弃。张翥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这座寺庙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哀叹以及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差距的感慨。
  2. 作品鉴赏:诗中“一径入荒寂,松风长夏寒”描绘了寺庙入口的荒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夜叉栖败屋,魔女去空坛”则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了对寺庙内部恐怖氛围的想象;“古佛金全剥,遗碑字半刓”则揭示了寺庙的破败与历史的沧桑;最后“时逢好事者,来剔藓文看”则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好奇与探索。
  3.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历史遗址的记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废弃寺庙的描写,诗人张翥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宗教、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城东废寺”不仅是一首描写废弃寺庙的诗歌,更是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深度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