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来西竺,巍然南面尊。
法筵花散漫,香殿玉温黁。
龙象诸天下,钟螺竟日喧。
朝观立随喜,如在给孤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佛子来西竺,巍然南面尊。
法筵花散漫,香殿玉温黁。
龙象诸天下,钟螺竟日喧。
朝观立随喜,如在给孤园。
《四月望观帝师发思跋影堂》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四月,当时杜甫因避战乱而流寓在梓州一带,他怀着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写下了此诗。
下面是《四月望观帝师发思跋影堂》的原文: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如病酒。
时欲读书心作懒,常嫌室小才通人。
晨昏定省还书幌,忽遇孙生笑白头。
何物能令公喜色?列缺霹雳鞭长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天初到梓州时的心境,以及与友人相逢的喜悦。首联以“二月”指代过去,“三月”象征现在,表达了时光飞逝、自己已渐入晚年的感受。颔联则描写了自己因年龄增长而感到身体不适、心情慵懒的状态。颈联写到了早晨和晚上的起居时间与读书的场景。尾联则是诗人遇到老朋友孙生时的喜悦之情,用雷电鞭打长蛇来形容自己的高兴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