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城中林壑奇,幽人爱此结茅茨。
垂窗已著卢鸿画,绕壁惟书杜甫诗。
花气晴薰烧酒火,潮痕晚上钓鱼丝。
数椽有此真堪隐,不待山灵重勒移。
草堂为胡晋仲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草堂为胡晋仲题》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文人隐士生活的诗作。在这首诗中,张翥不仅展现了姑孰城中的山林景致,还通过描写与杜甫诗书相映成趣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中“姑孰城中林壑奇,幽人爱此结茅茨”开篇便点明了诗人选择此地建造茅屋的原因,即姑孰城中的山川景色奇异,幽人对此情有独钟。紧接着的描述如“垂窗已著卢鸿画,绕壁惟书杜甫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艺术氛围以及文化气息,垂窗挂着卢鸿画作、绕壁只有杜甫诗句的布置,营造出一种高雅清幽的环境。这些描述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他对于艺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中的其他部分,如“花气晴薰烧酒火,潮痕晚上钓鱼丝”,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烧酒的香气、钓鱼的乐趣以及夜晚潮水中的痕迹,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真实的隐居生活画面。这种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使得整首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
“数椽有此真堪隐,不待山灵重勒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居住环境的满意以及对自然的依赖。诗人认为,这样的环境本身就足够让人心旷神怡,不需要外界力量的干预或移动才能保持其宁静和美丽。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方式的高度认同和追求。
《草堂为胡晋仲题》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元代的文人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如何在作品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生活的理想境界。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对于了解元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