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龙门镇韩母刘孝节卷

韩家门外立双楹,丹染旌书照路明。
此媪何如陶母传,诸郎具是董生行。
春泉跃鲤饶佳味,晓树啼乌有喜声。
孝节从来贫始见,秦台那用筑怀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州龙门镇韩母刘孝节卷》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下面对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进行解析:

  1. 诗歌原文
  • 首联:“韩家门外立双楹,丹染旌书照路明。”描述了韩家门前的壮观景象,门前立有两根高大的楹柱,红色旌旗在阳光下闪耀,象征着门庭的荣耀。
  • 颔联:“此媪何如陶母传,诸郎具是董生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韩家女性教育的重视,认为韩家的妇女们继承了母亲的智慧和教育,而家中的孩子们也都有像董仲舒那样的才华。
  • 颈联:“春泉跃鲤饶佳味,晓树啼乌有喜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春日里泉水跳跃,鲤鱼游弋,树上鸟儿欢唱,展现出和谐宁静的生活氛围。
  • 尾联:“孝节从来贫始见,秦台那用筑怀清。”表达了对于贫困中依然保持高尚道德情操的赞美,即使身处富贵之地,也不需要建造豪华的秦台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志向。
  1. 作者介绍
  • 张翥:元代诗人,字仲举,号蜕庵。他生活在一个豪放不羁的时代,喜欢蹴鞠和音乐。他的诗歌格调高雅,词风婉丽风流,尤以其在辽金元三史中的修纂而闻名于世。
  • 生平事迹:张翥曾任国子助教,后因政治原因退居家乡。他的一生虽历经波折,但仍致力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云州龙门镇韩母刘孝节卷》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尤其是其七言律诗的形式,既符合当时诗歌的审美习惯,又展示了作者对诗歌形式的熟练掌握。
  • 思想内容:诗中通过对韩家内外环境的描写,以及对韩家门人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教育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贫穷而不失志向的人们的支持。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尤其是结尾两句“孝节从来贫始见,秦台那用筑怀清”更是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于清廉、简朴生活的理解和推崇。

张翥的《云州龙门镇韩母刘孝节卷》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价值观,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