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兖州叔志去思碑

使君有道是民师,惠政长留去后思。
秀麦不专称汉史,甘棠直欲继周诗。
驯桑有雉童俱化,攫肉无乌吏绝欺。
东鲁自今应纸贵,一时争打兖州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兖州叔志去思碑》是一首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张翥:字子高,一字子远,号菊潭,元代诗人,与虞集、杨载等并称为文宗,他的诗文在当时颇负盛名。
  • 创作时代:此诗作于元至顺年间(1330年—1333年),此时张翥身处官场,可能因政治原因或个人经历而创作出这首纪念性的作品。
  1. 诗歌原文
  • 使君有道是民师,惠政长留去后思: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位有德者为师的赞赏以及对这位官员留下的良好政绩的深切怀念。
  • 秀麦不专称汉史,甘棠直欲继周诗:这里的“秀麦”和“甘棠”分别指庄稼和树木。诗句意味着这位官员的政绩如甘棠般长久,能被后世传颂。
  • 驯桑有雉童俱化,攫肉无乌吏绝欺:这两句描绘了官员治下百姓生活的和谐以及官员公正廉洁的形象。
  • 东鲁自今应纸贵,一时争打兖州碑:这句话显示了该官员政绩的辉煌,使得其事迹广为流传,甚至成为了当地的文化标志——争打的兖州碑。
  1.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一位官员清廉、公正、有作为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此类官员在民间留下深刻印象的向往。
  • 艺术手法:诗歌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结合具体的自然意象,如“秀麦”、“甘棠”等,形象地表达了对官员政绩的赞美和对清廉政治的向往。
  1. 历史文化背景
  • 元代政治:元代是一个政治多变的时代,官场腐败现象较为严重。张翥作为元代的文人,其作品多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批判。
  • 文学地位:尽管元代的科举制度不如明清时期发达,但文学上仍有一定的成就,许多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江兖州叔志去思碑》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一首重要诗歌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也展示了元代社会的某些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了解元代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同时对古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