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有道是民师,惠政长留去后思。
秀麦不专称汉史,甘棠直欲继周诗。
驯桑有雉童俱化,攫肉无乌吏绝欺。
东鲁自今应纸贵,一时争打兖州碑。

诗词名句赏析

《江兖州叔志去思碑》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

  1. 诗句原文
    使君有道是民师,惠政长留去后思。
    秀麦不专称汉史,甘棠直欲继周诗。
    驯桑有雉童俱化,攫肉无乌吏绝欺。
    东鲁自今应纸贵,一时争打兖州碑。

  2. 译文
    (1)使君有道是民师,惠政长留去后思。
    (2)秀麦不专称汉史,甘棠直欲继周诗。
    (3)驯桑有雉童俱化,攫肉无乌吏绝欺。
    (4)东鲁自今应纸贵,一时争打兖州碑。

  3. 注释

  • 使君有道是民师:使君有道是指使君治理有方,能够以道德和仁政来治理国家。
  • 惠政长留去后思:指的是君主的德政将长久地留在人民心中,成为他们思念的对象。
  • 驯桑有雉童俱化:驯服的桑树上的野鸡都化成了人。
  • 攫肉无乌吏绝欺:指官员们不再欺骗百姓。
  • 东鲁自今应纸贵:东鲁(指兖州地区)从此应该因为此事而名声大噪。
  • 一时争打兖州碑:一时间人们争相传颂此碑,赞美其政绩。
  1. 赏析
    《江兖州叔志去思碑》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兖州地区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地方长官治理有方、德政永存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和对公正廉洁官员的赞美之情。

“使君有道是民师,惠政长留去后思”这两句,直接点明了兖州地区的长官以道德和仁政来治理国家,这种德治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民众对他充满敬意和怀念。这里的“使君”,即指地方长官,他以道德和仁政来治理国家,使得民众对他充满敬畏和怀念,这种德治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民众对他充满敬意和怀念。

“秀麦不专称汉史,甘棠直欲继周诗”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兖州地区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这里的“秀麦”和“甘棠”,分别象征着丰收和恩泽的象征,寓意着当地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而“继周诗”则暗示了兖州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方法,与古代贤臣周公治国的典范相契合,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驯桑有雉童俱化,攫肉无乌吏绝欺”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展现兖州地区的政治清明。这里的“驯桑”和“攫肉”都是比喻,象征着官员们不再贪污腐化、欺压百姓的行为。而“乌吏绝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表明兖州地区的官员们已经完全摒弃了贪污腐败的恶习,成为了百姓敬仰的好官。

“东鲁自今应纸贵,一时争打兖州碑”这两句,则是对兖州地区未来的美好展望。这里的“纸贵”意味着兖州地区的政治清明将会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的共同记忆。而“一时争打兖州碑”则表明人们将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的官员而争相传颂他的事迹,这也反映出了民众对他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兖州地区长官德治思想的赞美,展现了该地区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良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对优秀官员的敬仰之情和对公正廉洁官员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