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成居竹黄舜臣

岁月峥嵘春又来,归心遥在故园梅。
十年厌见风尘恶,万事徒增耳目哀。
大漠平铺沙雪去,远山直枕海云开。
近怀欲报成夫子,强起题诗对酒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成居竹黄舜臣》是元朝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寄成居竹黄舜臣·其二》:岁月峥嵘春又来,归心遥在故园梅。十年厌见风尘恶,万事徒增耳目哀。大漠平铺沙雪去,远山直枕海云开。近怀欲报成夫子,强起题诗对酒杯。
  1. 诗歌解析
  • 创作背景:《寄成居竹黄舜臣》是元代的一首诗,作者张翥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创伤感。这首诗作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因此张翥通过诗歌抒发了个人的悲愤与无奈。
  • 艺术手法:张翥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一见君诗倍黯然”一句,用“黯然”形容看到友人诗歌时心中的悲痛,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含蓄。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衬出诗人心中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同情心。
  1. 文学史地位
  • 文学价值:张翥的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寄成居竹黄舜臣》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思想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作品。
  • 影响评价:历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张翥的《寄成居竹黄舜臣》给予高度评价。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赞其“字字清丽”,清代沈德潜则在《唐诗别裁》中认为其“格高调逸”。这些评价都表明了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研究现状:当前学术界对《寄成居竹黄舜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的文本分析和艺术特色探讨上。研究者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为理解元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张翥的《寄成居竹黄舜臣》不仅是一篇表现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首反映时代背景、体现人文关怀的力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情感和历史的深刻启示,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具有不减的时代价值与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