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新仲铭禅师

吴枫初冷雁连天,梦在江南野水边。
词客欲归嗟老大,美人不嫁惜婵娟。
豺狼正尔当官道,龙象于今护法筵。
我识新公老禅衲,一灯蒲室是真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答新仲铭禅师》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作品原文、作者简介以及文学赏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张翥(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元代诗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
  • 在元代诗歌创作中,张翥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法和修行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1. 作品原文及注释:《奉答新仲铭禅师》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吴枫初冷雁连天,梦在江南野水边。词客欲归嗟老大,美人不嫁惜婵娟。豺狼正尔当官道,龙象于今护法筵。我识新公老禅衲,一灯蒲室是真传。赠马易之 万”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新仲铭禅师的敬意和对其禅修之道的赞美。诗中既有个人感慨,也有对佛法的敬畏,展现了元代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是元代诗歌中的佳作。
  1. 文学赏析
  • 诗中的“吴枫初冷雁连天”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梦在江南野水边”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某种超脱和追求。
  •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如将豺狼比作当权的官员,用龙象代表护法的力量,这些象征性的表达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艺术性。
  • 诗的最后一句“我识新公老禅衲,一灯蒲室是真传”表明了诗人对新仲铭禅师禅修之道的理解和认可,以及对这种修行方法的传承意义的肯定。

《奉答新仲铭禅师》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心灵世界和人生哲理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能领略到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