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水山中多古桂,老璘结茅来避世。囊中少试蒸花法,正藉烟霏作舆卫。
谁令作诗传世人,一时搅动声闻尘。百年公案结未了,复翁拈起还清新。
唱开石壁壁成字,百颗明珠照天地。不关旃檀林下风,薰破枯禅半边鼻。
吾闻佛家别有众香国,我亦三生学禅客。若为一洗六根空,从子归来分半席。
天香室为四明定水复见心禅师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香室为四明定水复见心禅师赋》是明代文学家王稚登所作的一篇赋文。该篇赋以赞美定水复见心的禅学思想为主旨,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超然物外的禅境画卷。
王稚登(1535-1612)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书法家。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骈文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于山水田园诗。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追求“自然”、“清静”的意境。在《天香室为四明定水复见心禅师赋》这篇赋中,王稚登通过对定水复见心禅师禅学思想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向往。
《天香室为四明定水复见心禅师赋》全篇共分三部分:首章描写了定水复见心禅师出家后的修行生活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第二、三章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内心的世界以及他对于禅学的理解和实践。
在首章中,王稚登通过描绘定水复见心禅师出家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仰慕之情。他认为禅师的修行生活是自然、平和而富有哲理的,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远离尘嚣,达到了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在第二、三章中,王稚登上下结合,通过描绘禅师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禅学的理解和实践,表达了自己对于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向往。他认为,禅宗思想的核心在于“无我”,即超越自我,达到一种超然物外、心无挂碍的境界。同时,禅师还强调了修行的过程需要“戒慎”、“精进”,通过不断的修炼和实践,才能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天香室为四明定水复见心禅师赋》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赞美禅师的修行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向往。同时,这篇文章也展示了王稚登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