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漏明次韵王子常

寒漏明,时一聆。夜长不能寐,月色明阶庭。西风落叶争秋声,鸡啼未啼霜满城。
城中有思妇,正促征衣成。东家西家砧杵急,使我起坐时时惊。
归心如废弓,屡折不可檠。寒漏明,时一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漏明次韵王子常》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深夜的静谧与寒冷,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这首诗是由元代著名诗人张翥创作的,他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诗的开头部分“寒漏明,时一聆。”描绘了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的情形。随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月色、西风中的落叶、鸡鸣与霜满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沉的氛围。
  3. 主题内容:诗中通过夜晚的寂静与寒冷,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城中与东家西家砧杵急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思妇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4. 艺术特色:张翥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西风落叶争秋声”,既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又巧妙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充分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5. 历史背景:《寒漏明次韵王子常》创作于元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此诗,既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也展示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6. 现代影响:尽管这首诗写于元代,但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至今仍能感动现代人。它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张翥的《寒漏明次韵王子常》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