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漏明,时一聆。夜长不能寐,月色明阶庭。西风落叶争秋声,鸡啼未啼霜满城。
城中有思妇,正促征衣成。东家西家砧杵急,使我起坐时时惊。
归心如废弓,屡折不可檠。寒漏明,时一聆。
【注释】
寒漏明:冷漏声。时一聆:不时地一听。
月色明:月光明亮。阶庭:庭院。
西风落叶争秋声:秋风萧瑟,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来,发出沙沙的声音。
鸡啼未啼霜满城:天还没有亮就听见了鸡叫,但还没到天亮,霜已铺满了大地。
城中有思妇:城里有一位思念丈夫的妻子。
征衣成:准备出门打仗的衣服已经做好了。
砧杵急:打铁和舂米的声音急促,指战事紧急。
废弓:折断的箭。比喻失意。
檠:矫正弓弦的工具,这里指抱负。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在描写一个思妇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寒漏”句:“寒漏”是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水器,“明”即“滴”。此句点明了时间,说明此时夜已很深,诗人不能入睡,因为听到漏声不断传来。
“夜长”句:夜长了而不得寐,是因为看到明亮的月光照进庭院。
“西风”二句:西风刮起,落叶纷纷,又听到阵阵鸡鸣之声,都使人感到秋天的到来;但是,天还未亮,霜已布满大地。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日的景象。
“城中”二句:城中有个妇人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正忙着缝纫做衣服,准备去征战。她听到鸡叫和砧杵声声,心中不禁惊惧不安。
“归心”二句:想到家乡战乱不已、亲人离散,自己的心情如同废置不用的弓箭一样,虽然想振作一番却力不从心。
全篇通过思妇的口吻,写她在深秋时节,听到鸡声和砧杵声,想到丈夫可能已经出征在外,自己只能独守空房,心情十分沉重。诗人用“废弓”来比喻自己的志向,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穷兵黩武、民不聊生的现状的不满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