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舟行书见

风起云飞,兰舟竞入横塘住。恼人何处。隔岸花篱雾。
一水盈盈,难送凌波步。空相觑。正如牛女。隔断银河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舟行书见》是张翥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意蕴。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各个方面:

  1. 作品内容
  • 开篇描写:《点绛唇·舟行书见》开篇便描绘了一幅风起云飞、兰舟竞入横塘的景象。这样的开头既设置了整个词的基调,也为下文的情感展开铺垫了背景。
  • 人物与情感:诗中的人物形象——如“恼人何处”的隔岸花篱雾,以及“空相觑”的牛女形象,都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愁绪与孤独感。
  1. 作者介绍
  • 张翥简介:张翥,字仲举,号蜕庵先生,出生于晋宁(今属云南),后居杭州,受业于理学家李存和仇远学诗法。在元朝初期被召为国子助教,后退居淮东地区。他的文学生涯颇为丰富,著有《蜕岩词》等作品。
  • 生平经历:张翥的人生充满波折,他曾在至元初被召为国子助教,不久后因政治原因退居,并在元朝三史修撰工作中有所贡献。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词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隔岸花篱雾”和“正如牛女”,使得自然景观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浪漫情怀。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词中的主人公流露出深沉的忧愁和孤独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词中所要传达的情感深度。
  1. 文化价值
  • 时代背景:作为元代的作品,《点绛唇·舟行书见》反映了元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 文学地位:张翥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之一。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

《点绛唇·舟行书见》不仅展现了张翥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与欣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以及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