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临川别席

昨夜花前送玉钟。绿鬟歌罢落梅风。不知离思为谁浓。
醉语低回银烛背,梦云重叠绣帏中。只愁归路见芙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临川别席》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昨夜花前送玉钟。绿鬟歌罢落梅风。不知离思为谁浓。
    醉语低回银烛背,梦云重叠绣帏中。只愁归路见芙蓉。

  2. 诗词鉴赏

  • 情感深沉: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思念之情。“不知离思为谁浓”一句道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痛苦,展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离愁别绪。
  • 意象丰富:整首词通过描绘夜晚送别的情景、歌女绿鬟的形象以及梦境中的云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氛围。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 语言优美:此词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匠心,如“夜送玉钟”和“绿鬟歌罢落梅风”等句子都富有音韵美和画面感,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1. 创作背景
  • 张翥(1287-1368),字仲举,世称蜕庵先生,晋宁(今属云南)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诗人,早年居住于杭州,师从理学家李存。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多种流派的影响,尤其受到李清照和辛弃疾等人作品的启发。
  • 至元年间,张翥因政治原因离开了故乡。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忧国忧民的作品,其中《浣溪沙·临川别席》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

张翥的《浣溪沙·临川别席》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词,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主题思想,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