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 雨中舟次洹上

燕子梁深,秋千院冷,半湿垂杨烟缕。怯试春衫,长恨踏青期阻。梅子后、余润留寒,藕花外、嫩凉消暑。渐惊他、秋老梧桐,萧萧金井断蛩暮。
薰篝须待被暖,催雪新词未稳,重寻笙谱。水阁云窗,总是惯曾听处。曾信有、客里关河,又怎禁、夜深风雨。一声声、滴在疏篷,做成情味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绮罗香·雨中舟次洹上》是元朝著名文人张翥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张翥(1287年 - 1368年),字仲举,世称蜕庵先生,晋宁(今属云南)人。张翥早年居杭州,受到理学家李存的教育和仇远的影响。至元初,他受到召见,担任国子助教,后退隐淮东,并参与了宋、辽、金三史的编纂工作。
  • 文学贡献:张翥不仅在政治和学术上有成就,他的文学作品也同样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绮罗香·雨中舟次洹上》便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词创作于元朝初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色细腻的观察与描绘。
  1. 作品原文
  • 词句解析:《绮罗香·雨中舟次洹上》中“燕子梁深,秋千院冷,半湿垂杨烟缕。”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的庭院景象,燕子飞过深幽的梁间,秋天的院落显得清冷,垂杨被雨水打湿,形成袅袅烟雾。“怯试春衫,长恨踏青期阻”表达了诗人因季节更替而感到的遗憾,春天的脚步虽近却因天气不佳而无法外出赏春的无奈心情。“梅子后、余润留寒,藕花外、嫩凉消暑”则进一步渲染了雨后初夏的清凉与美好。
  • 情感表达:通过这些细腻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雨中的孤独和愁绪,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留恋。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绮罗香·雨中舟次洹上》中的意象丰富,既有静态的自然景观如“燕子”、“垂杨”,也有动态的元素如“金井断蛩”。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
  • 语言风格:整首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层次,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感情。这种简洁而含蓄的风格使得作品既易于理解又充满诗意。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朝初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张翥的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一个生活在动荡时代的文人,张翥的词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个人经历:张翥的个人经历也对其词作产生了影响。从杭州到淮东的生活变迁,以及对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

《绮罗香·雨中舟次洹上》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也是张翥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交织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