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独坐简胡无逸二首

夜静坐前轩,明月方皎皎。
大火既西行,凉风在木杪。
庭际促织鸣,凉露下芳草。
缅怀羁旅人,重感岁时老。
安得跻空同,一问广成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独坐简胡无逸二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高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高明: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作者的个人情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其中,《夏夜独坐简胡无逸二首》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 诗歌原文
  • 夜静坐前轩,明月方皎皎。:描述了夜晚时分,诗人静坐在前轩,仰望着皎洁的明月。
  • 大火既西行,凉风在木杪。:描写了天空中太阳西沉,凉风从树梢吹来的情景。
  • 庭际促织鸣,凉露下芳草。:描述了庭院里蟋蟀的叫声和清凉的露水覆盖了草地。
  • 缅怀羁旅人,重感岁时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旅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安得跻空同,一问广成道。:表示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寻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通过明月、凉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时间的感悟。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反思和感慨。通过对比“怀旧”与“求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升华的情怀。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 思想内涵: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如生死观、时间观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试图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无限的精神寄托。
  1. 艺术成就
  • 语言风格:高明的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人产生共鸣。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明月、凉风、促织、芳草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 情感表达:高明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洞察,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1. 影响及评价
  • 文学地位:《夏夜独坐简胡无逸二首》作为元末明初时期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 后世影响:此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时,都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和借鉴。

《夏夜独坐简胡无逸二首》不仅是明代诗人高明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