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江芙蓉开若云,越中儿女红襦新。
年年采莲江浦口,扁舟遥唱江南春。
凝情倚棹送行客,折得芙蓉赠行色。
南风吹作满袖香,令人别后长相忆。
君心如花不污泥,亭亭洁立当清漪。
花容不逐秋风老,知君交态无荣衰。
人生百年几回别,莫惜芳菲为君折。
芙蓉落尽秋江空,千里相思共明月。
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是明代作家高明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时节的美丽景象,更是融入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的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高明的生平经历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家庭背景和教师的影响深刻地体现在其文学理念之中,这在他的作品《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中也有所体现。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的诗人的形象。
《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的首句“越江芙蓉开若云”,便以“芙蓉”喻“云”,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这里的荷花被比作漂浮在水面上的云朵,不仅形象而且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上的享受。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色彩斑斓、如梦如幻的水乡图景。
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美好情感的赞美和向往。在“凝情倚棹送行客,折得芙蓉赠行色”一句中,高明通过送别之景表达了对行者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自己内心对于纯净无暇情感的追求。而“花容不逐秋风老”则寓意着情感的恒久不变,表达了一种永恒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的结合,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故事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