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亭诸父夜酌

永漏报高阁,榴亭出夜筵。
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
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
露浓罗袖重,歌遏酒杯传。
诸妇酣春梦,双娥失翠钿。
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榴亭诸父夜酌》是宋代词人张玉娘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展现了宋末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是宋代的才女与文学家。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并精于文墨,其作品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
  • 在个人生活方面,张玉娘与表兄沈佺相爱,但父母最初同意后反悔,最终导致张玉娘坚决不同意再嫁。沈佺出游京师病逝后,张玉娘悲痛欲绝,数年后因父母逼其再嫁而绝食自杀,与沈佺合葬一处。她的这一悲剧性结局使她成为后世传颂的历史人物。
  1. 原文内容
  • 永漏报高阁,榴亭出庭筵。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露浓罗袖重,歌遏酒杯传。诸妇酣春梦,双蛾失翠钿。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
  •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宴会的场景,通过夜晚的聚会展示了当时的文化氛围与社交礼节。诗中不仅描绘了宴会的豪华与热闹,还表达了参与者的情感与心境。
  1. 作品鉴赏
  • 《石榴亭诸父夜酌》不仅是对宴会场景的再现,也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反映。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繁华又略带忧伤的古代夜晚。
  • 该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对细节的刻画非常到位,如“露浓罗袖重”和“看月背花眠”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眼光。《石榴亭诸父夜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宴请诗歌,更是一次对宋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深刻的记录和反思。

《石榴亭诸父夜酌》作为张玉娘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征,值得深入研究与赏析。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体会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