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川家口尽风流,绝爱长须不裹头。
拾菌断厓双屩雨,捣茶破屋一灯秋。
饥寒未得文章力,忠孝空遗简策愁。
何用枯肠五千卷,无怀时节有书不。
和山居六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文晦是元代诗人,其创作的《和山居六咏·其六》是一首描绘山林隐居生活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和山居六咏·其六》中“玉川家口尽风流,绝爱长须不裹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其中,“玉川家口”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家族,而“长须不裹头”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显示了他们对于简朴生活的执着追求。
“拾菌断厓双屩雨,捣茶破屋一灯秋。”这句诗描绘的是山居生活中简单而又充满情趣的日常场景。诗人通过描述采集蘑菇、煮茶等日常活动,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闲适和满足,也让人体会到生活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
“饥寒未得文章力,忠孝空遗简策愁。”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虽然生活贫困但依然坚持写作,表达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里的“忠孝”二字,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强调,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批评和反思。通过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曹文晦的《和山居六咏·其六》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作,它不仅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更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探讨,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