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沧江傅君平和善乐国王诗

五十六字盘中珠,诵之如觌欧与苏。
巨鱼有时迷大壑,丹凤无恙栖高梧。
忆昔簪盍汉阳树,至今梦绕郎官湖。
雄章远寄洗俗耳,慰怀绝胜谈虚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续沧江傅君平和善乐国王诗》是元代诗人曹伯启的作品。下面将对该首七言律诗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曹伯启,字士开,晚年自号汉泉,出生于济宁砀山(今属安徽)。他经历了元世祖至元中的荐举、冀州教授等职务,并在泰定初年再次出仕为淮东廉访使、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然而在天历初,因年老告退,最终以文贞谥号去世。
  • 文学成就:曹伯启性情庄肃,奉身清约,与文人墨客多有交往,他的诗文作品受到了欧阳玄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思致敏赡,襟韵朗夷,临文抒志,造次天成”。他著有《曹文贞公诗集》,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学造诣。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析:《续沧江傅君平和善乐国王诗》由五十六字组成,其内容如下:“五十六字盘中珠,诵之如觌欧与苏。巨鱼有时迷大壑,丹凤无恙栖高梧。忆昔簪盍汉阳树,至今梦绕郎官湖。雄章远寄洗俗耳,慰怀绝胜谈虚无。”这组诗句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文化意蕴:诗歌中的“丹凤无恙栖高梧”寓意着即使在乱世之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雄章远寄洗俗耳,慰怀绝胜谈虚无”则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追求。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元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相对开放的时代。尽管国家经历了战乱,但文人依旧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
  • 个人境遇:曹伯启在仕途上虽有起伏,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他的一生虽不富足,但其文学作品却流传千古。《续沧江傅君平和善乐国王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代表了曹伯启个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篇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洁凝练,富有音乐感。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感悟。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巨鱼”、“丹凤”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象征意义,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回顾历史和个人经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1. 影响评价
  • 后世评价:曹伯启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和赞赏。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体现在他对后人的教育和启示上。
  • 文化传承:曹伯启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
  • 现代影响:尽管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对美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仍有着深厚的向往。曹伯启的诗歌作品可以作为现代人寻找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源泉。

《续沧江傅君平和善乐国王诗》不仅是曹伯启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阅读这些古老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韵味,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到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