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公勉郎中留别韵敬送督役淮东

弱冠追随鬓已苍,云萍南北为谁忙。
年将耳顺交情重,事与心违别恨长。
梁苑日晴乌反哺,楚天风冷雁离行。
万间自古男儿事,好趁仙槎入帝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李公勉郎中留别韵敬送督役淮东”是元代诗人曹伯启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任的感慨与不舍之情。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曹伯启(约公元1290年—约公元1368年),字九成,号菊坡,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曹伯启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表达情感深度和艺术技巧方面,展现了其作为元代文人的卓越才情。
  2. 原文及翻译:“弱冠追随鬓已苍,云萍南北为谁忙。”首句中“弱冠追随”,指的是诗人年轻时便跟随李公勉,而“鬓已苍”,则描绘了两人如今都已步入老年,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和陪伴的珍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3. 主题思想:《用李公勉郎中留别韵敬送督役淮东》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作品,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友情以及社会变迁的反思。通过描写朋友的离任,诗人可能也在借此抒发自己对当前社会状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邃性是曹伯启作为诗人的重要特点之一。
  4. 文化背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曹伯启的《用李公勉郎中留别韵敬送督役淮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诞生的。它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
  5. 艺术特色:《用李公勉郎中留别韵敬送督役淮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首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时间比作“云萍”,将人生的旅程比作“南北为谁忙”,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诗的节奏和韵律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此外,曹伯启在诗歌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历史元素,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文化底蕴。

《用李公勉郎中留别韵敬送督役淮东》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和时代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了解到元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