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梁参政寄韩参议韵

金闺寂寂换柴关,汴水悠悠去不还。
迁客暂来真传舍,微官聊喜近家山。
心除感慨成三乐,事不崎岖得半闲。
仰藉大贤调燮手,挽回清誉到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伯启的《次梁参政寄韩参议韵》是一首元代的诗歌。在这首诗作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抒发。

曹伯启的诗歌创作背景是在元代,一个政治和社会环境多变的时代。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曹伯启作为一位元文学家,其诗歌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追求完美,更在思想上表达了对时代、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从《次梁参政寄韩参议韵》这首诗的内容来看,曹伯启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心态。诗中的“金闺寂寂换柴关,汴水悠悠去不还”一句,通过对比金闺的宁静与汴水的流动,巧妙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而在“心除感慨成三乐,事不崎岖得半閒”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生活哲学,即在纷扰世事中仍能找到心灵的平静与快乐。

曹伯启的诗歌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成就,更是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从文学价值上看,曹伯启的诗歌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感表达,它们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典范。通过对曹伯启《次梁参政寄韩参议韵》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歌的特点以及文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情感体验。此外,这首诗的原文及其翻译、注释等,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理解视角,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国古代诗歌文化。

曹伯启的《次梁参政寄韩参议韵》不仅是一首艺术成就极高的诗歌作品,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同样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能够让人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