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寂寂湛空明,万古青山只么青。
不待有弦知律吕,会从无极辨仪刑。
世间五色真盲晦,云底三辰未杳冥。
闻道东游多胜赏,草堂回首似兰亭。
送琴士瞽者张伯源游东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伯启的《送琴士瞽者张伯源游东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对音乐理解深刻感悟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游东浙时,偶遇一位盲人琴士,对其高尚情操和卓越技艺产生了深刻的感慨,进而引发了自己的反思与警醒。
《送琴士瞽者张伯源游东浙》的首句“灵台寂寂湛空明”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空旷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清明与澄澈。这里的“灵台”、“寂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接下来的“万古青山只么青”则通过对比“万古青山”与“么青”,强调了自然景物永恒不变的美丽,同时也暗喻着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这两句诗构建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不待有弦知律吕”一句展现了诗歌的核心思想。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将音乐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世界、追求内在和谐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音乐,也适用于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只有达到一种心灵的平衡状态,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最后两句“世间五色真盲晦”与“云底三辰未杳冥”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这里用“五色”与“三辰”分别代表世间的繁华与喧嚣,以及宇宙中星辰的璀璨与神秘。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被外在的色彩所迷惑,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送琴士瞽者张伯源游东浙》不仅以其深邃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启迪了人们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表达。因此,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哲学研究者,这首古诗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