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薄宦浙江东,一柱中流识钜公。
不附权门曾速谤,孳孳扶植赖初终。
挽浙东李两山宣慰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浙东李两山宣慰四首·其一》是元代诗人曹伯启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 诗歌原文:
四年薄宦浙江东,一柱中流识钜公。
不附权门曾速谤,孳孳扶植赖初终。
- 诗歌翻译: 在浙江东部做官四年,识别并扶持了一位巨公。虽然不依附有权有势的人,但却迅速遭受诽谤,但最终还是得到了扶持。
-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浙东任职期间的经历和感受。诗中的“四年薄宦”表达了诗人在浙江东部担任官职的时间,而“一柱中流识钜公”则描绘了诗人在这个时期结识了一位重要的人物。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诗人不依附有权有势的人,但却遭受了诽谤,这反映了他的正直和坚持。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感慨,他感激过去的支持和帮助。
- 作者介绍:曹伯启,元代文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 创作背景:《挽浙东李两山宣慰四首》是曹伯启为浙江东部的一位官员李两山宣慰所作的挽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李两山宣慰去世之后,诗人通过这首挽歌表达对这位官员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挽浙东李两山宣慰四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忠诚和坚守的信念。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