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薄宦浙江东,一柱中流识钜公。
不附权门曾速谤,孳孳扶植赖初终。

四年薄宦浙江东,一柱中流识钜公。

不附权门曾速谤,孳孳扶植赖初终。

注释

  1. 四年薄宦:薄宦,指官位不高。此句意指诗人在浙江任职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已经认识到了一位重要的人物。
  2. 一柱中流:中流,河流中间。此句形容这位重要人物在浙江的行政中心或重要位置上,像一根支柱支撑着整个水流一样,显示出其重要性。
  3. 识钜公:识,认识;钜公,大公。意指这位重要人物是位大公无私的人。
  4. 不附权门:权门,权力强大的人家。此句表达诗人不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5. 曾速谤:速谤,迅速受到诽谤。此句意味着诗人曾经因为某种原因被迅速地指责和批评。
  6. 孳孳扶植:孳孳,勤勉的样子。此句形容诗人为了扶持和培养这位重要人物所做出的努力和坚持。
  7. 赖初终:赖,依靠;初终,开始和结束。此句表达诗人相信这种努力最终会获得成功。

译文

在浙江担任官职的时间虽短,却已识别到了一位重要的人物。
不愿依附于有权者而免受诽谤,始终勤勉地支持并帮助这位人物直至最后。

赏析

这首诗是曹伯启为他的同僚李两山宣慰所作,表达了对李两山宣慰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李两山宣慰在浙江的重要地位及其个人品质,传达了一种对其才华和品德的钦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官员的职责感,即不能仅仅关注个人利益,而应更多地关注公共利益和他人的需求。这种责任感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念,即以公心治国理政,而非私心谋取个人利益。此外,诗中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批评,表达了对正直、公正的政治风气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价值观,也是整个元朝社会的一种普遍期待和追求。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更是对那个时代政治风气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