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悯公墓上作

梦觉邯郸万有空,邦人犹自说英雄。
道家论将忌三世,臣子报君惟一忠。
浅土何堪封马鬣,迷魂犹自恨秋风。
死绥固是将军事,国史旗常画隽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忠悯公墓上作》是一首描绘古代英雄形象的诗歌,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庐陵人张昱。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昱(约1316年—1385年),元末明初诗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他曾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等职。晚年居住在西湖寿安坊,房屋破败无力修理,被明朝朱元璋征召至京后,赐厚赏遣还。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诗:“梦觉邯郸万有空,邦人犹自说英雄。道家论将忌三世,臣子报君惟一忠。”
  • 译文:梦境醒来时,感到世间一切空虚,但人们仍然在谈论英雄。道家认为将领应该避免成为敌人三世的敌人,而臣子则应忠诚地报答国君。
  1. 词句注释
  • “梦觉邯郸万有空”:表示梦中醒来时,觉得万事万物都显得空虚。
  • “邦人犹自说英雄”:表示尽管世界已变,人们依然怀念并谈论英雄人物。
  • “道家论将忌三世,臣子报君惟一忠”:表示道家认为将领应该避免成为敌人三世的敌人,而臣子则应忠诚地报答国君。
  1. 白话译文
  • 梦醒之后,深感世界虽大却空无一物,人们仍不断谈论着那些英雄事迹。道家教导将领要谨慎对待与敌人的关系,以免成为敌人三世的敌人,而作为一名臣子,应当忠于君主,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创作背景
  • 此诗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英雄主义和忠诚的深刻思考。
  1. 名家点评
  • 《杨忠悯公墓上作》作为张昱的诗词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1. 轶事典故
  • 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有关。作者通过对英雄的赞美和对忠诚的呼唤,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杨忠悯公墓上作》不仅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抱负的佳作,也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志士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