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御周伯温以行台羁留姑苏,柬寄之

白头岁月付流波,何物虚名在谏坡?
属国莫嫌持节久,子阳犹谓见天多。
强梁不见图销印,跋扈如闻欲倒戈。
一树红梨春事晚,宣文阁下欲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侍御周伯温以行台羁留姑苏,柬寄之》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为深入的解读和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元末明初的文人,曾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等职,晚年隐居西湖寿安坊。
  • 创作缘由: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周伯温被滞留姑苏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坚守职责、不为虚名所动的赞赏。这首诗作体现了张昱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1. 诗词原文与解析
  • 原文:“白头岁月付流波,何物虚名在谏坡。属国莫嫌持节久,子阳犹谓见天多。”
  •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对名利的看法来表达对周伯温的深深思念和对其坚守职责的赞扬。首句“白头岁月付流波”意味着白发已生,但时光却如流水般逝去,反映了对友人时间流逝的感慨。第二句“何物虚名在谏坡”则表达了对友人因坚持原则而受到质疑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第三句“属国莫嫌持节久”则是鼓励友人不要因为持有节操而被忽视。最后一句“子阳犹谓见天多”则是对友人坚持正义的赞赏,认为其仍能洞察时局,不被表象所迷惑。
  1. 作品意义
  • 友情的象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支持。
  • 对现实的反思: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追求,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侍御周伯温以行台羁留姑苏,柬寄之》不仅展示了张昱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传达了对朋友忠诚与坚守信念的赞美。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