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仙都生

括苍仙都十二城,中有异人毛骨清。
凌风振佩片霞举,乘月吹笙双凤鸣。
山上羊眠知石化,洞中桃熟验丹成。
长镵采药或能见,不识此生真姓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仙都生》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元明间的庐陵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他的一生经历了元末动乱到明朝建立的过程。张昱晚年居住在西湖寿安坊,但房屋破损无力修理。
  1. 诗歌主题
  • 《赠仙都生》通过描绘括苍仙都十二城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隐逸思想。诗中的异人形象象征着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1. 诗句解读
  • “括苍仙都十二城,中有异人毛骨清”描述了仙人居住的城市,其中的人物具有非凡的气质和不凡的修为。
  • “淩风振佩片霞举,乘月吹笙双凤鸣”进一步描绘了仙人在风中振衣、月下吹笙的情景,展现了仙人的超凡脱俗和高雅。
  • “山上羊眠知石化,洞中桃熟验丹成”反映了仙人通过实践证明其修行成果,展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长镵采药或能见,不识此生真姓名”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的真实身份并不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仙人的敬仰之情。
  1. 创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与张昱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在元末动乱时期经历了许多动荡,最终在明朝建立后得以归隐,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赠仙都生》体现了当时文学创作的特色,即注重情感表达和哲理探讨,同时也展现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文化影响
  • 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学者研究,成为研究元明时期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道教文化和隐逸文化的重要作品。
  1. 读者反馈
  • 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受到了历代读者的喜爱和赞赏。许多现代读者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了古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和科技进步,但《赠仙都生》所体现的精神追求仍然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张昱的《赠仙都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