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峡石山张同知墓上作

平生好友说张侯,紫峡云深暮木稠。
朱绂尚能光世泽,黄金元不为孙谋。
衣冠南郡成前辈,风月西湖总旧游。
过此岂胜存殁感,恨无孤剑挂山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峡石山张同知墓上作》是元末明初庐陵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是一位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并晚年居西湖寿安坊的文人。以下是关于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张昱生活在元末明初,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政治动荡,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峡石山的景色,表达了对已故好友张同知的怀念与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 主题内容:诗歌的主题是怀念和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张昱通过对张同知的生平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品格和家族荣耀。
  3. 风格特点: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
  4. 文化价值: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同时,这首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5. 现代影响:如今,虽然时间已经过去数百年,但《过峡石山张同知墓上作》依然被后人传诵。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过峡石山张同知墓上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思与历史感慨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