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官知在两河间,此别车辕未可攀。
万树秋风古台路,数峰晴雪太行山。
瓮头黄酒封春色,叶底红梨染醉颜。
尽解腰缠供一醉,扬州谁见鹤飞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试官知在两河间,此别车辕未可攀。
万树秋风古台路,数峰晴雪太行山。
瓮头黄酒封春色,叶底红梨染醉颜。
尽解腰缠供一醉,扬州谁见鹤飞还?
《送张丞之汤阴》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作品。
张昱的生平与创作紧密相联,其一生经历丰富,官宦生涯中曾历任多个要职,包括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和行枢密院判官。这些职务不仅赋予了他广泛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也让张昱有机会接触并欣赏各地风土人情。
《送张丞之汤阴》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离别之际情感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景和古台道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诗中的“试官知在两河间”暗示了友人即将前往两河地区任职,而“此别车辕未可攀”则表达了诗人对分别时的无奈和依依不舍。此外,诗中还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如“万树秋风古台路”、“数峰晴雪太行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如“尽解腰缠供一醉,扬州谁见鹤飞还”,都透露出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通过对《送张丞之汤阴》的分析,可以更深入理解张昱的艺术风格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这不仅是对张昱诗歌创作的一次探索,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学习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