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寺留题

莓苔欲遍盘陀石,知是梁朝古道场。
陈迹谩惊成俯仰,空门元不预兴亡。
白漫天上俱兵气,赤伏池中是剑光。
如会生公重说法,劝教东海莫栽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虎丘寺留题》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张昱所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作品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虎丘寺留题》的作者是张昱,他是元末明初的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晚年隐居的转变,曾历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以及行枢密院判官等职,晚年退居西湖寿安坊。
  2. 诗歌原文:《虎丘寺留题》全文如下:“莓苔欲遍盘陀石,知是梁朝古道场。陈迹谩惊成俯仰,空门元不预兴亡。白漫天上俱兵气,赤伏池中是剑光。如会生公重说法,劝教东海莫栽桑。”
  3. 诗歌鉴赏:该诗以“虎丘寺留题”为题,通过描绘虎丘的自然环境和佛教遗迹,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佛法超脱世事的向往。诗中的“莓苔欲遍盘陀石”和“陈迹谩惊成俯仰”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虎丘寺历经沧桑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
  4. 诗歌风格:《虎丘寺留题》在艺术风格方面,融合了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特点,通过对虎丘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鲜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文化影响:《虎丘寺留题》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也在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虎丘寺留题》不仅展示了张昱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在历史观上的深邃思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及明代初期的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从而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