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苔欲遍盘陀石,知是梁朝古道场。
陈迹谩惊成俯仰,空门元不预兴亡。
白漫天上俱兵气,赤伏池中是剑光。
如会生公重说法,劝教东海莫栽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莓苔欲遍盘陀石,知是梁朝古道场。”

  • 莓苔:指覆盖在石头上的青苔。
  • 盘陀石:指形状奇特、难以攀登的石头。
  • 梁朝古道场:指梁朝时期的佛教道场。梁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大约公元502年至557年之间。这里的“古道场”可能指的是曾经热闹且历史悠久的寺庙或修行场所。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古寺历史沧桑的感慨。莓苔和盘陀石见证了岁月的痕迹,让人联想到这座寺庙曾是梁朝时期的佛教中心,如今却显得有些破败。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

第二句:“陈迹谩惊成俯仰,空门元不预兴亡。”

  • 陈迹:指陈旧的痕迹或事物。
  • 谩惊:表示惊讶但无实际意义。
  • 俯仰:形容事物变化无常。
  • 空门:佛教用语,意指佛门、佛法。
  • :通常用在古文中表示“原来”。
  • :参与。
  • 兴亡:国家或组织的兴衰更替。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通过“陈迹”和“空门”两个词来表达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即使像寺庙这样古老的建筑和佛教文化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片段,它们的变化并不影响佛教教义的本质。这里的“元不预兴亡”意味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佛教的真理和智慧是永恒不变的。

第三句:“白漫天上俱兵气,赤伏池中是剑光。”

  • 白满:天空被云层覆盖。
  • 兵气:这里比喻战争的气息或紧张的气氛。
  • 赤伏池中是剑光:比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紧张氛围的画面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天空中的云层象征着战争的威胁,而池水中的光芒则代表着希望和信念。这两句话共同表达了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人们也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第四句:“如会生公重说法,劝教东海莫栽桑。”

  • 生公:即竺法生,南朝梁时的著名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高尚的品德著称。
  • 重说法:再次讲述佛法的道理。
  • 东海: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古代以东为东。
  • 栽桑:比喻进行无益的活动或追求错误的目标。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它借用了生公的故事来强调佛法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专注于正确的事务。同时,它也隐含着对那些盲目追求世俗利益、忽视真正价值的人的批评。

《虎丘寺留题》通过对苏州虎丘寺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信仰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座寺庙的描写,更是对人性、命运和社会历史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