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颇觉志倥侗,不复行云入梦中。
听曲任教弦有误,赋诗何必句能工?
岂惟走卒知司马,还有滁人识醉翁。
樊素小蛮俱未遣,几曾虚度百花风?
诗句原文为:
近年颇觉志倥侗,不复行云入梦中。
听曲任教弦有误,赋诗何必句能工?
岂惟走卒知司马,还有滁人识醉翁。
樊素小蛮俱未遣,几曾虚度百花风?
译文为:
我深感志向渺茫,不再像往昔那样在梦中游走;
聆听曲子时,就算乐师的演奏出现差错,又有何妨?
撰写诗歌时,又何必追求每一句都达到精妙的境界?
难道只有普通士兵了解司马的才能吗?
还有滁州的人们能够辨识出醉翁的真迹。
樊素、小蛮这样的女子都被派去传书,我又何尝不是白白地虚度了大好春光?
注释如下:
- 近年颇觉志倥侗:近期以来,我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
- 听曲任教弦有误:即使听曲时,乐师的演奏出现一点小错,也无所谓。
- 赋诗何必句能工:写诗的时候,又何必追求每一句都达到精妙的境界呢?
- 岂惟走卒知司马:难道只是一些普通的士兵知道司马的才华吗?
- 还有滁人识醉翁:还有滁州的百姓能够识别出醉翁(作者自指)的真迹。
- 樊素小蛮俱未遣:樊素、小蛮这样的女子都被派去传书,我又有哪一次不是白白浪费了时光?
赏析:
这首诗题为“自贻”,即自我赠送之意。诗人通过自我反思和表达,揭示了自己在特定时期内的心境与感受。首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近期感到志向茫然、精神恍惚的状态。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进一步展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指出即便在音乐演奏方面有所失误,也无需太过在意。这种态度反映出诗人在面对困难时的豁达与从容。
诗人以反问的形式提出疑问:“赋诗何必句能工?”这句话意味着在写作或吟诗时,不必过分执着于每一个字都要精准无误。这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也暗示了其对当时社会审美标准的挑战。
最后两句,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他提到不仅普通士兵,就连滁州的百姓都能认出他的真迹。这种表述既展现了诗人在文学上的影响力,也反映了他在民间的知名度。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自满,反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哀愁。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杜牧作为一个诗人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与表达,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