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令还家骨已仙,更无城郭有山川。
未添白发三千丈,又见铜驼五百年。
荒草茫茫连故国,孤云冉冉下寥天。
澧兰歌送潺湲水,极望涔阳思惘然。
送丁道士还澧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丁道士还澧陵》是元末明初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在这首诗中,张昱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丁令还家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丁令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诗的开头“丁令还家骨已仙”,便点明了丁道士归乡之后,已然脱去凡胎,化作仙人。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对道家超然境界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于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紧接着,诗人用“更无城郭有山川”一句,将丁道士还家的地点描绘得既遥远又神秘,让人不禁联想到那片被遗忘的山水之间,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未添白发三千丈,又见铜驼五百年”这两句诗更是精妙绝伦。在这里,张昱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未添白发三千丈”来表达时间的无情流逝,同时也暗示了岁月虽然改变了许多,但丁令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模样。而“又见铜驼五百年”,则是对历史沧桑的感叹,通过铜驼这一古代文物的形象,映射出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
诗的最后一句“荒草茫茫连故国,孤云冉冉下寥天”,则通过荒凉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对故乡的怀念。荒草连天、孤云远飞,这些画面让人感到一种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丁令那份深沉的情感。
《送丁道士还澧陵》作为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张昱高超的诗歌技巧,更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独特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道士还家情景的艺术化再现,更是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归依、对过往与未来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