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将军妻李氏挽诗

夫能以义徇孤忠,家国纲常事则同。
中阃不逾贞妇节,大家何啻古人风?
机丝已断尘灯在,木主新题穗帐空。
博士已铭坟上石,九泉深慰若堂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将军妻李氏挽诗》,由元末明初著名文人张昱所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张昱(约公元1320年—公元1385年),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可闲老人,庐陵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历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及行枢密院判官等职,后因明太祖征召至京受厚赐,归隐西湖寿安坊,享年八十三岁。其一生经历了动荡时代,作品多表达了对家国和忠义的思考。

  2. 诗歌原文:夫能以义徇孤忠,家国纲常事则同。中阃不踰贞妇节,大家何啻古人风?机丝已断尘灯在,木主新题穗帐空。博士已铭坟上石,九泉深慰若堂封。

  3.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郭将军妻李氏”的挽歌形式,展现了一位忠贞女子的形象。首两句“夫能以义徇孤忠,家国纲常事则同”表达了对丈夫为家国尽忠的赞美。第三句“中阃不踰贞妇节”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女性坚守贞洁的品质。第四句“大家何啻古人风”则是对其品德的更高评价,认为其不亚于古人的典范。最后两句“机丝已断尘灯在,木主新题穗帐空”,通过描绘墓地景象,传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家族荣耀的自豪感。

  4. 创作背景:《郭将军妻李氏挽诗》作于元末明初,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诗人张昱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和贞节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家族荣誉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郭将军妻李氏挽诗》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史诗。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张昱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